江湖再见

别将我们的愤怒熟视无睹

You know what?

I may get enough of this shitty setting.

我真的很不明白,如果一个编剧或者作者,想要以某个女人的命运为故事的中心从而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他们为什么不采取一个“正常”的叙事模式来讲故事?

我所谓的“正常”就是:这个女人的命运不一定非要跟某个甚至一群男人的感情进程产生复杂的纠葛才能够进行剧情的顺利发展。

而不幸的是,目前的国产荧幕上,创作界里,几乎全是这样清一色的非“正常”模式。

哦,对了,他们还给这样的模式取了个称呼:

大女主时代。

Are you FUCKING kidding me?!

这他妈才不是什么“大女主”时代。

这尼玛是见鬼的“大男子”时代的2.0升级版。

这种模式的真实核心在于一点:只要以这个女人的生活为主要故事脉络,那么她就必须要跟一个男人或者一群男人(一定要是传统的异性恋男性群体,以及他们可能要具有一些完全只能在某种想象中产生的优异条件)发生种种必要或者不必要的情感纠葛。

而这个女人也必须具备着,像我之前提到过的,那些可以被视作为乌托邦式的所谓“优秀品格”。

似乎我们的观众只能接受一个处于适龄生育期(18-32岁)的,容貌中上甚至出类拔萃的,背景身家清白单一的女性跟差不多同等以及往上男性(一般都比女性角色要在物质层面高上几个层次)的故事设定。

这种设定看上去眼熟不眼熟?

对,说的就是你!

玛丽苏。

大行其道屡遭批判的玛丽苏风格,却在2.0升级版的掩护下披上了一层“女性自立自强”的羊皮,得以重新洗牌上市。

如此换汤不换药的做派让我恶心无比。

因为这样的“大女主”style哪里是在鼓励女性“自立自强”?

它分明就是在嚣张地告诉每一个阅读以及看剧的人:

一个女人,如果想要成功,哪怕你再才华横溢,学贯中西,博古通今,魄力十足,只有得到男人们的认可才是成功。

因此那些女配角们,在剧里,在书里,往往智商下线,一脸蠢样的时候都是因为她们心慕的男人不认可她们。

而对于男性,在这样的剧里,更是只能无尽地被强调于对女主进行一种几近自我虐待的施舍或是付出,似乎他们就是天生的骡子和马,在不断重复而愚蠢的劳作里耗得一干二净。

爱情的确使人盲目,但并非所有爱情都会如此。可这帮创作者们,则钻了“个体爱情”这个定义的空子,以偏概全,毫无想象力地利用“爱情”去绑架个人意志的自由。

他们用一种近乎于妄想症的情感模式去加重观众与读者在消费时的口味,就好比用辛辣刺激的调料去掩盖原本差劲到不忍直视的食物原材料。

不健康的饮食结构终会侵害身体核心。

而不健康的艺术创作可以说是在无形里阉割观众的艺术鉴赏能力。

终有一天,当群众的鉴赏力出现不可弥补的残疾损伤时,那大概就是一个时代精神文明的末日了。

PS, 我是实在忍不了如今某个大热的剧,在这里吐槽一下。

清末时期的男人不纳妾,女人不裹足的现象放之如今就好比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强调‘人多力量大’和社会鼓励女性出门不穿胸罩的可能性一样稀少。

评论(2)
热度(61)

© 张巽 | Powered by LOFTER